您好,欢迎访问凌展软件官方网站!

加盟信息招聘信息收藏本站联系我们

  •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最新版本:20160808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包括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交换平台 核心应用系统包括教务综合管理平台、学生工作管理平台、人事管理平台、科研业绩管理平台、数字迎新管理平台、数字离校管理平台、学生公寓管理平台、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平台、决策支持平台、掌上校园平台、一卡通平台、资产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图书馆管理平台等。

  • 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最新版本:20170118

    凌展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由十五个子系统组成,涉及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支持学年制、学分制、学年学分制三种办学形式,具体子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子系统、教师管理子系统、导师管理子系统、培养方案子系统、开课管理子系统、考务管理子系统、成绩管理子系统、质量监控子系统、实践管理子系统、网上报名子系统、论文管理子系统、学位管理子系统、报表管理子系统等。

  • 教务综合管理平台

    最新版本:20170109

    凌展高校教务管理平台包括系统工具、教学资源、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开课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开放性实验室、实践管理、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教材管理等十余个子系统,适用于综合性大学、学院、专科、中专及职业类学校,能够完成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

  • 学生工作管理平台

    最新版本:20161216

    凌展学生工作管理平台涉及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系统工具、教学资源、在校生管理、毕业生管理、学籍异动管理、学生奖惩管理、学生照片管理、奖学金评定管理、辅导员管理、班主任管理等环节,与国家学信网平台无缝对接,大大减少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 高校人事管理平台

    最新版本:20160919

    凌展人事管理平台针对高校人事管理的特殊性,平台涵盖了人事部门对教师在校任职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事调动管理、学历学位管理、离退管理、职称管理、奖惩记录、培训考核、家庭关系、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方面,实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 高校科研业绩管理平台

    最新版本:20170116

    凌展高校科研业绩管理平台是应用于各个科研院校及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及绩效考核管理等全方位科研管理的一套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论文管理、专著管理、专利管理、软件著作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获奖管理、教改项目管理、教学成果获奖管理、教学团队管理、教学名师管理、学生竞赛管理等。

  • 掌上校园信息平台

    最新版本:20161230

    凌展掌上校园信息平台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信平台开发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利用学生和教师的“碎片时间”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提交、学习,从而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体验,平台主要包括报到流程、教务动态、消息信息、个人信息、奖励查询、处分查询、我的课表、在线选课、选课结果、网上报名、成绩查询、考试安排、空闲教室模块等多个环节。

关于凌展 /ABOUT

长春凌展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专业从事教育行业用软件开发销育行业应用软件开发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各类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政府..

[更多]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 302024.12

    人民网2024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27日16:2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孙竞、李依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人民网2024大学校长论坛27日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初心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书记、校长、专家和师生代表聚焦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辉作为高校代表发言,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作主旨报告。人民网2024大学校长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李楠表示,强国建设呼唤行动派,教育发展需要实干家。衷心希望各位专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碰撞思想火花,交流真知灼见,推广创新举措,共同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献计献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愿与各方携手,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奋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郑水泉表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根本性变化集中体现在我国教育迈入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打开新局面、实现新发展。刘辉表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当前,教育强国建设已进入关键窗口期。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新起点,希望高校、媒体和社会各界携起手来,胸怀“国之大者”,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徐坤表示,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中赢得主动,关键要有人才的支撑,教育领域要主动寻求改革。加快智慧教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真好用、真管用的应用开发上下功夫;要坚持学用结合,在真场景真实践的数字环境上谋创新;要坚持资源互通,在真联合真共赢的协同发展上聚力量。当天,多位高校书记、校长聚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激发高校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强化科教融汇,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会上,人民网董事长、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叶蓁蓁发布“AI园丁计划”,助力提升全国大中小学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根据计划,人民网将打造一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联动各方力量开展科普志愿服务;与高校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征集宣传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案例;面向中小学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号召社会力量帮扶薄弱地区。论坛上,人民网正式发布2024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分析报告。北大学生讲新思想、哈尔滨工业大学实景课堂思政课、南开大学法学“师生四同”实践育人大思政课、天津大学“人人门门堂堂”思政金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硕博留一体化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山东大学地方红色文化创新融入思政课等20所高校的改革创新经验入选优秀思政课程案例。人民网2024年高校优秀校园新闻作品当天发布。《楚健春:我何其幸运,能够点亮更多学生眼中的光》等16篇作品入选文字类优秀作品;《铸魂育人,真抓实干!中国矿大这样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等8篇作品入选图片类优秀作品;《清华的约定》等11篇作品入选纪录片类优秀作品;《刷屏!东大校友黄雪梅,“跑”出奥运第一!》等15篇作品入选融合报道类优秀作品。人民网主办的大学校长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累计600余位大学书记、校长参加研讨,在全国高校形成广泛影响,成为凝聚共识、助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年度盛事。(责编:李昉、熊旭)转载于http://edu.people.com.cn/n1/2024/1227/c1006-40391017.html

  • 182024.11

    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

    11月15日,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委书记黄强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不断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澎湃动力。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朱国贤出席。   11月15日,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委书记黄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朱国贤出席。   会议宣读《近年来全省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先进典型嘉奖情况》。黄强、胡玉亭、朱国贤等省领导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发证书,并为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实验室授牌。长春市、中国一汽、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吉林化纤集团负责同志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益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先后发言。   11月15日,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委书记黄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省政协主席朱国贤等省领导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发证书,并为长白山、三江、吉光3个省实验室授牌。   黄强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为吉林振兴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果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各方面人才表示由衷感谢、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以改革为动力做好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工作,是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和吉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黄强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号角已经吹响。各方面要迅速行动起来,以改革精神抓改革,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全面建立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科技的良性循环机制。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分类推动高校改革,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强化产业人才供给、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加大开放引才力度,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真正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发展结果和产业成品。  黄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党政一把手要坚持身教胜于言教,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提升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及深度融合水平,拿出大刀阔斧改革魄力,弘扬严细实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狠抓落实能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文牍主义,真正做“内行人”、当“明白人”,吸引集聚一批“聪明人”,在吉林进行创新创造创业。要抓好工作统筹,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要强化考核督促,引导各地各部门拿结果说话、以实绩交卷。  胡玉亭指出,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科教人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好高等教育“十大行动”,构建好“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要深化科技创新有组织聚力攻关,举全省之力攻关破题、就地转化、培育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深入实施“长白英才计划”,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放权赋能。各地各部门要创造性抓好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教育、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希望广大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企业负责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为吉林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省委常委同志,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梅河口市负责同志,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等在各会场参会。 初审:王 越复审:田 峥终审:杨维国  转载于 http://jyt.jl.gov.cn/jydt/gjssdt/202411/t20241117_8997668.html

  • 192024.8

    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壮大新兴未来产业

    原标题:【光明时评】培养科技领军人才 壮大新兴未来产业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为目标,旨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空间,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未来产业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意义重大。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综合发力,其中,如何用好科技领军人才十分重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量子技术等技术突破引领着产业跃迁升级,正在孕育以智能化、绿色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呈现出很多新特征、新趋势。未来产业发展更加基于科学突破,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等科学正在开辟、引领新产业方向;产业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更加迅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产业发展更加依赖新型基础设施,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就能迅速发展成为通用基础技术,快速重塑市场竞争格局。发展未来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发展未来产业,需要更加依靠科技领军人才发挥作用。科技领军人才主要是指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科学研究有重大发现的人才以及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既包括一流科学家也包括科技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影响着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他们担纲科学突破和抢占未来技术发展制高点的重任,需要持续开展科技和产业前沿“无人区”的探索,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前瞻引领。科技领军人才还肩负着创立并领导创新型企业,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创新创业投资,开辟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扩大市场需求等重要责任。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在未来产业科技研发实践中,我国科学家有着扎实的科技知识基础,根据今年国际自然指数排行榜、科学网络数据库等,我国科研贡献份额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榜首,并且在材料科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发文量居世界第一。在地方层面,上海、浙江等地积极布局新赛道,山西、深圳等地出台了专项规划。还有一些地区通过加强创新机构和平台建设集聚科技领军人才,比如,北京建设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江苏、湖北等地面向未来网络、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方向布局一批创新平台,为未来产业科技领军人才提供舞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提升我国未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下一步,大力发展未来产业,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持续深化改革中用好科技领军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在产业发展方向选择、成果供给和模式创新中的作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对于培养与引进,要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好自主培养的精准性优势和人才引进的时效性优势。同时,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又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吸引用好人才。在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模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评价导向,进一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未来产业发展凝聚核心力量。(作者:刘彦蕊、吕鑫,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统计师)转载于 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808/c1006-40294720.html

产品展示 /INDUSTRY NEWS

1

1111

数字化校园平台

凌展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基于公司十几年教育行业软件开发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并融合先进的管理理...

高校教务综合管理平台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自主地选择专业及专业...

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平台

研究生教务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研究生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

Copyright © 2012 长春凌展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12003479

地址:长春理工大学南区实训楼232室 电话:0431-85583910(办公室),0431-85583911(技术部),0431-85583912(商务部)